<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张建春:在“2022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发表时间:2023-01-16 来源:《求是》2023/02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生态观的丰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提出“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到强调“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发展新境界。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传承发展“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度”等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提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等重要思想观点,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要求,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强调“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内在关系,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强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鲜明昭示了决不走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老路,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决心。(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建春)

        责任编辑:王 小伟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